小拉的烹飪筆記:消暑界的老前輩──台中特產「麻芛湯」
炎炎夏日,說到能夠消暑的食物,你會想到什麼?是霜淇淋、雪糕、還是剉冰?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台中特有的一種消暑食品「麻芛湯」。
麻芛,也有人稱為麻薏、麻幼,中部地區的人們會將黃麻的葉子摘下,除去莖、葉脈,僅留下黃麻的葉片,將這些葉片用力搓揉成軟爛狀,讓苦水流出。清洗乾淨葉片之後,加入地瓜、吻仔魚等配料下去煮湯,就成了十分消暑的麻芛湯。這樣的做法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搓揉葉片的過程卻很辛苦,以至於這項傳統料理好像地方上人人都會,卻也不到常見的地步。
麻芛的原料黃麻,相傳是在康熙年間引入台灣種植。成熟的黃麻在抽皮、浸水、刮去外皮、曬乾之後,會留下乾淨的黃麻纖維,這可是製造麻布袋的好材料。
日治時期因為農業上麻布袋的大量需求,政府開始在台中州進行計畫性的大規模種植。黃麻的大量需求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後,直到1953年人造纖維取代它的地位之前,一直都是農業上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而主要種植黃麻的南投犁頭店,在生活上也就難以脫離麻芛的影響。甚至直到今日,這項傳統作物所製作的「麻芛湯」都還是在地人每逢暑假必吃的飲品。
身為台中人,筆者自然是從小就深受麻芛湯的「荼毒」。麻芛湯特有的苦中帶甘的滋味,對於討厭吃苦的筆者來說實在難以消受,每每夏季到來,筆者總是害怕看到母親端來一碗綠綠的、稠稠的麻芛湯,明明是冰涼消暑的湯品,卻要捏著鼻子一鼓作氣地喝下去,幾乎跟喝藥沒什麼兩樣了。所幸麻芛湯裡面總是會浮著一兩塊甜甜的地瓜,為了能夠減少吃到麻芛的數量,筆者總是要跟兄弟姊妹進行一番「搶地瓜」的爭奪戰,輸贏姑且不論,記憶中喝麻芛湯的片段早已和搶地瓜大戰糾纏不清了。
長大之後逐漸懂得麻芛湯的好,也覺得它的甘苦別有一番滋味,卻因為身在北部而鮮少能嘗到麻芛湯的好滋味。
還好,這項傳統料理至今仍是台中十分重要的特產,不用擔心哪一天突然就吃不到了。這不,筆者才回台中,就拜託母親買了一碗甘苦甘苦的麻芛湯回來,現在立刻就要來好好品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