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關渡宮媽祖輪祀田調紀實

田野:關渡宮媽祖輪祀田調紀實

  2015年5月6日,農民曆乙未年三月初十八日,正值關渡七角頭媽祖輪祀,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很榮幸受邀前往當地參與活動。

  整場活動自正午12點半開始,約持續到下午2點左右。說到關渡宮的媽祖輪祀系統,三言兩語是無法講清楚的,受限於時間的限制,筆者暫且無法將整個完整的習俗介紹給大家知道,因此本篇文章僅就筆者在整個活動場合的所見所聞進行闡述,歡迎大家期待日後更詳盡的關渡宮媽祖輪祀介紹。


  在開始之前,先說說關渡宮所在區域的特殊性。根據在地人所言,關渡宮周邊一帶多屬於林氏一族,左鄰右舍不僅都姓林,上溯族譜甚至可發現大家都有親戚關係,近者可能是姑姪輩,遠者能夠溯及祖父一輩的堂兄弟關係。對於這一帶的居民來說,關渡宮七年一次的媽祖輪祀活動,不但是集合整個地區宗教向心力的大活動,也是串連起親戚朋友情誼的一項活動。此言不虛,筆者跟隨導引人參與活動的途中,一波波看似路人的民眾一看到導引人,便笑顏逐開,親熱地打起招呼,一派和樂融融,頓時讓筆者產生了闖入某個大家族拜年/祭祖活動的錯覺,一時之間有些無所適從,所幸當地人都十分和善,也非常歡迎筆者的加入,這才放下內心的惶恐。

  關渡宮外的街道巷弄上方懸掛著一排排標明「關渡宮」的大紅燈籠,從關渡捷運站出來,走上大度路,不多時就能看見一排排顯目的燈籠。只要看見燈籠,便有了指引的方向,在關渡,順著紅燈籠一直走下去,必定能夠抵達關渡宮,顯示了殊途歸於關渡宮的大氣的一面。

  作為北台灣最老的媽祖廟,關渡七角頭媽祖輪祀的活動由正龍社天上聖母會發起,該會由七個地區共同組成,每年進行輪祀,七年一輪,因此整個活動就有「七角頭媽祖」之稱。

  一個十分有趣的經驗,當筆者抵達現場時,還來不及對輝煌氣派、屋頂層巒疊嶂的關渡宮發表意見,注意力便被三隻球狀的神豬給完全吸走。


  受到過往知識的侷限,實在很難想像竟然能在台北市看到如此傳統如此民俗的場景。台北城予人的想像似乎是進步的、步調迅速的、新潮的,關渡地區卻並非如此。即使有了關渡捷運站的銜接,在踏足整個地域的過程中,當地濃厚的純樸、傳統氣息並未與整個大台北地區相容(筆者在此說的是信義區一帶的台北市),而是有它自我深刻的文化脈絡。這或許跟當地居民組成大多是中老年一輩或小孩有關,在老一輩沉澱堆積起的文化底蘊之下,整個地區的步調是緩慢的、是閒適的,是能夠讓人細細品味生活的自然。

  回到這三隻超越一般常理存在的大神豬,到底為什麼神豬能夠鍊成球狀?這個疑惑不斷在腦海中盤旋,顯示了筆者到底有多孤陋寡聞......豬公當然可以是球狀的,沒見到眼前就是確切的案例了嗎!面對眼前的這幾顆大球,實在很難有更多的想法,「這到底是屁股還是正面???」筆者必須自首打從跟神豬照面開始,就一直想著這個問題──

  ──直到發現了神豬的頭。


  如果不仔細尋找,真的很難發現豬頭的存在。不僅是因為整個球狀神豬對人們影像上的衝擊,在整個飽滿的畫面之中,相對小顆的豬頭除了被定位在整個圓形的最底端之外,供桌上滿滿鮮花素果、三牲五禮以及零零總總難以一一列舉的儀式之物都層層疊疊地將豬頭遮掩在最深處。實在是因為筆者刻意尋找,這才發現了牠。

  整個媽祖輪祀活動就在筆者被神豬深深震撼的情緒中悄然度過。法師帶領著得獎的當地居民祭拜神豬,連受邀前來的筆者也有幸跟著一起祭拜神豬,由法師在前頭誦經鞠躬,後方的居民便跟著法師鞠躬。廣場上鞭炮沖天炮齊齊鳴放,著實難以聽見到底法師誦了什麼經文,筆者僅能根據當時的氛圍研判,或許是祈求能夠保佑大家平安順遂的一種儀式。

  當天的天氣被一層霧靄所籠罩,可見度並不佳。萬幸的是整個露天祭拜的儀式過程並未降下大雨,僅有幾滴斗大的雨滴落下,但並未延遲儀式的進程,或許冥冥之中也受到神明的護佑,使儀式能夠順利進行。


  在幾隻球狀神豬的周邊,出現了一般大小的豬公。旁邊的匾額寫著大大的「第四名」,顯示這隻豬公在整個賽神豬大賽中取得了第四名的佳績。

  但是,這怎麼可能?

  筆者感到萬分疑惑──前三名的神豬都是球狀,為什麼到了第四名會恢復成一般大小,還是扁的!這顯然不合乎邏輯,那麼神豬鍊成的真相到底是──

  這個解答一直到整個輪祀儀式結束才正式揭曉。

  現在,且讓我們回到整個儀式的過程。在祭拜完豬公之後,法師帶領著眾人進入關渡宮內祭拜大媽跟二媽。


  據當地人的說法,原本的確只有供俸大媽,但是某一次坐船時不小心將大媽掉進水裡,居民沒有辦法,於是塑造了二媽供俸祭拜。不久之後,大媽竟託夢給當地居民,言稱「好冷」,居民這才驚覺,好不容易將大媽打撈起來,關渡宮於是有了大媽與二媽兩尊媽祖神像,同樣受到居民的虔誠祭拜。在整個輪祀的過程中,前往整個關渡角頭繞境的媽祖神像就是二媽,也是十分靈驗,神性十足。

  整個祭拜儀式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並非一下子就能結束。歷經約莫一個時辰左右的儀式流程,總算大致結束。儀式過後,關渡宮正殿前方搭起了野台歌仔戲的演出,筆者並未仔細聆聽,不曉得具體的曲目為何。但是聽說關渡宮前方的歌仔戲是常駐於此,對這項傳統藝術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抽空前往關渡宮一覷。

  儀式結束之後,各家派出來參選的神豬便被一一卸下,在儀式之後會有十分盛大的宴席展開,傳統俗稱的流水席在狹窄的巷弄中搭起棚子,佔用了兩至三條巷子,提供各種美味的佳餚供親朋好友以及前來參與儀式的朋友用餐。下午受到眾人虔誠祭拜的神豬也在此刻被大廚肢解,變成一條條肥肥嫩嫩、白花花的豬肉條,總共佔據了兩三個箱子才將所有的肉分配完畢,確實不愧是神豬應有的份量。

  回到神豬鍊成的真相,說來簡單,所謂「球狀的神豬」,不過是受到框架與支架合成出來的景象,乍看之下飽滿的畫面,事實上並沒有裡子。


  看清楚了嗎?整隻神豬是被綁在一個架子上,將支撐出一個漂亮的圓弧形。倘若仍不理解,我們可以看看側面──


  ──筆者手震了請大家多多包涵。

  簡言之,整隻神豬早已將內臟取出,也放好血,攤平呈現一張「豬皮」狀,因此才能順利地綁在支架上,並且塑造出十分圓渾的體態。旁邊的神豬也是這種做法。如此一來就合理多了,畢竟怎麼可能會出現胖成汽球狀的神豬呢?這簡直比宮崎駿《神隱少女》中那群貪吃的豬還要誇張。尋思至此,筆者不禁暢想,倘若真有那麼一天,渾圓碩大的「氣球豬」出現,除了對整個台灣傳統民俗可能造成的不可預料的影響之外,大概也要小心像《哈利波特》裡面的瑪姬姑姑一樣,一不小心就這樣飛走了才是。